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委員 黃茵
近年來,居民跨境消費成風,本地民生區客流量及消費力不足,中小企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亟待破局良方。值得關注的是,特區政府提出在橫琴建立教育城,這一戰略佈局意義深遠。研學旅遊作為全球教育與旅遊深度融合的高附加值產業,正成為經濟發展新風口。以澳洲為例,教育產業已成為其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國際教育產業是澳洲第四大產業。澳洲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澳洲國際教育產業創造了478億澳元的經濟價值。澳洲通過優質的教育資源吸引全球學生,這些學生不僅帶來了穩定的學費收入,還在住宿、餐飲、交通等領域形成龐大的消費市場,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研學群體作為高端消費客群,其停留時間長、人均消費較普通遊客高出約30%,且具備強大的產業聯動效應,這與澳洲教育產業拉動經濟的模式不謀而合。因此,澳門應借研學經濟的東風,作為澳門經濟轉型的關鍵突破口之一。
澳門教育資源稟賦獨特,具備發展研學經濟的堅實基礎。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高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微電子、中醫藥等前沿領域搭建科研高地。依託這些優勢,澳門可開發人工智慧、智慧城市、中醫藥發展等主題研學課程,吸引全球學生與專業人士。橫琴教育城不僅能整合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資源,還將吸引全球優質教育機構與頂尖人才彙聚,打造國際化教育集群。澳門可將橫琴教育城與本地高校資源深度融合,構建“澳門學術研究+橫琴實踐拓展”的研學新模式。教育城完備的教學設施、創新的教育生態,能為澳門研學專案提供更廣闊的承載空間與更深厚的人才儲備,助力澳門打造輻射大灣區、面向世界的區域教育與研學高地。
澳門獨特的文化底蘊更是發展研學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世界遺產,中西交融的建築風格別具一格,葡式瓷磚繪製等非遺技藝獨具魅力,這些都可轉化為極具吸引力的文化研學體驗。結合澳門社區特色,設計“非遺工坊+社區調研”等特色研學路線,既能吸引家庭客群與教育機構,促進澳門文化傳播,又能為本地中小企帶來消費熱潮,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雙贏。在跨域合作層面,澳門深化與海內外院校合作,可推出“澳琴生態考察”、“大灣區科技創新營”等跨境研學專案。同時,為研學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將研學成果轉化為中小企服務升級的技術支撐,助力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推動研學經濟從單純的旅遊專案向推動產業革新的綜合性經濟形態轉變。
研學經濟絕非緩解中小企困境的權宜之計,而是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長遠戰略。澳門應充分發揮高校學術科研優勢,以文化為橋樑吸引全球目光,借區域合作整合資源,將教育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為中小企開拓“高端客源 + 技術升級”雙路徑,實現民生改善與產業繁榮的良性互動,書寫澳門經濟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