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業座談會

字型大小: 字型大小

澳門紡織商會書面發言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環境下,雖然萬幸確診者不多,也未有死亡個案出現,但這一波對澳門的整體經濟影響程度實在巨大,也令大家要重認真重新審視未來的投資發展方向。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中被賦予了“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表明了澳門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這既是中央對澳門的一種肯定、期待,也是澳門的歷史性機遇,同時也是一種責任和挑戰。在這個國家戰略的新形勢下,澳門與灣區各城市將會有突破性的發展前景,如何融合灣區發展,是澳門中小微企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近年內地的網購平台的市場年年上升,澳門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自由城市,擁有世貿成員地位,與世界各地的貿易自由度實為全球之最之一; 背靠內地龐大的市場,若澳門能用好自由港的優勢、能發揮好電子商貿的優勢,澳門可以成為世界高端商品小批量進入內地的橋頭堡。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最早回到內地投資發展的,紡織業界的前輩們其實就是走進灣區的先驅,很多從事紡織品生產的企業,都率先到珠海、中山投資辦廠,逐步發揮前店後廠的作用,在出口配額制度下,澳門政府推出了 PPE 制度,讓非產地要求的關鍵工序可以在內地生產,產地關鍵工序在澳門生產,最後以符合澳門製造的要求出口歐美等多國,創造了澳門的主要產業,成為了澳門 GDP 的主要組成部份,為澳門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而澳門的紡織業,亦以過去的製造為主,轉變為今天的設計、創造、消費為主,在持續發展上,如何穏中求進的走出去,是目前的主要議題。

  澳門社會經濟在今次疫情過後,相信很快能恢復過來,短暫波動不會影響澳門長久向好的基本面,而隨著社會及配套設施在不斷完善,橫琴的逐步以致全面開放,對我紡織行業將是一次突破且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澳門的紡織業目前運行情況亦步亦趨,運行質量尚且良好,行業景連年提升,其中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顯示,澳門紡織品的進口總額在 2018 年出現較大升幅的情況下,2019 年持續穩步上升逹到 13.5%,而五年間總進口額上升約 41%,若按澳門人口 67.2 萬計算,人均消費 Mop 8630 元,數據中可看出澳門已成為高檔紡織品的消費市場。                 (澳門元)

年 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總進口額

38.8億

41.2億

41.2億

43.1億

51.1億

50.0億

進口自歐美香港

23.3億

22.4億

22.7億

22.7億

26.3億

28.3億

開拓內地電商市場

  澳門的紡織業對內地依賴性很強,但一直只限於從內地進口低價的原材料和相對低廉的勞工,而沒有把內地開發成一個主要市場。面對內地 14 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且內地消費者對澳門品牌有較高的信賴度,澳門可利用自由港低稅率的自身優勢,積極拓展電商業務,尤其經歷今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催化下,「宅經濟」的消費模式將進一步發酵,電子支付、網上支付在澳門的滲透持續,年青一代將更接受網購的新興消費模式,經營生態要盡快適應大環境消費模式的變化。

融入灣區,多元發展

  單打獨鬥的方式絕對不是澳門的強項,我們認為以"抱團"方式搶佔市場較為合適,建議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澳門業界抱團合作,以集體品牌帶領各家各戶的品牌作宣傳,集體品牌可以在政府的推動力下扶助及培育各澳門品牌發展,尤其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這也是澳門多元的中小微企融入大灣區最願意、最容易的方法之一。

製造業的轉型發展

  紡織品的生產製造市場,在隨著近年歐美及日本等傳統市場持續向發展中國家及東盟國家的紡織品出口商提供較優惠的市場准入,此舉已大大削弱了澳門廠商的競爭力,加上中國內地勞工成本上升及不斷推出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更多的澳門及珠三角紡織品製造商把較低端及量產產品的生產活動轉移至孟加拉、柬埔寨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小數的澳資廠商保留在澳門及珠三角生產較高增值的紡織品,例如幼針針織品、複雜印花染色布料成衣等,同時,加工廠也漸漸轉向為內地一、二線服飾品牌代工生產,而代工的利潤遠比向歐美品牌加工為高。

澳門原創品牌

  數拾年來,澳門服裝製造廠商對採購及產品瞭如指掌,因此能理解及迎合各類顧客的需要和喜好。出口商亦熟識和服裝出口有關的國際及國家法規,例如原產地規定、關稅率及檔要求等。來料加工亦很普遍,不過本澳很多服裝製造廠商已轉向從事更高增值的活動,而近年,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本澳冒起多個獨立原創時裝品牌,但澳門市場小,如何走出去是必須深索的。